甘肅省武威市工作人員利用新技術修複古長城,經修複後的古長城基本可以與遺跡融為一體。據瞭解,目前武威市已經完成2.62公里的古長城修繕任務。 閆雅琪 攝甘肅省武威市工作人員利用新技術修複古長城,經修複後的古長城基本可以與遺跡融合一體。據瞭解,目前武威市已經完成2.62公里的古長城修繕任務。 閆雅琪 攝
  中新網蘭州4月10日電 (閆雅琪 甄馥睿)“不再用泥土摻白灰的老法子,現在我們利用料薑石恢復古長城原貌。”面對風蝕雨淋的古長城,古長城修複現場的負責人蔣晴臣與他的同事們格外“細膩溫柔”,他們各有分工,有些把竹簽打入牆體、有些把混合好的材料往裡灌註,修複好的古長城經過“時光的打磨”外觀上基本與原址無異。
  甘肅省被譽為“長城大省”,境內有明長城1700多公里,居全國第一,戰國、秦、漢長城2000多公里,居全國第二,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,絲綢之路要衝,歷史上一直是邊疆要塞,僅古浪縣內明漢長城就有188公里。
  蔣晴臣2006年起就從事古長城修複工作,他說,修複長城的技術一直在進步,古時候當地修築的長城多是因地制宜、就地取材、夯土為牆。在古老的牆體中,包含著紅柳夾沙、蘆葦夾沙、石塊夾沙和石塊壘砌等形式。以前修複長城延續了古法,修複後還會留有痕跡,現在經過工藝的改進,修複後的古長城基本可以與遺跡融為一體。
  曾經,甘肅段古長城“傷痕纍纍”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未經修複的古長城上能清晰的看到雨水沖刷的溝壑、蟲鼠害留下的洞穴以及人為破壞的痕跡。有些地段,甚至被開鑿成路,破壞嚴重。
  古浪縣文化體育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楊文科告訴記者,目前古長城遺址的主要病害有裂隙發育、片狀剝蝕、沖溝、生物破壞等。他指著還未修複的長城牆體說,長城上的裂隙會降低牆體整體強度,有時裂隙貫通嚴重影響到牆體的穩定存在。
  “而最嚴重的是人為挖掘。”楊文科嘆息道,因靠近村莊,一些地段的古長城曾遭到嚴重的人為破壞,有些牆體上開的窯洞已經危及到牆體的穩定存在;圓墩烽火臺內部已被掏空,歷史上有人居住,廢棄後誘發過大規模坍塌。
  離古長城不遠處就有村莊,村裡的老人告訴記者,上個世紀中期,當地居民並不知道“那些斷斷續續的城牆有多重要”,孩子們最愛爬上城牆、在烽火臺嬉戲;因經濟貧困,大人們也喜用長城上“現成的土”給家裡“添磚加瓦”。
  如今,經過維護的古長城在5至20米開外被鐵絲柵欄隔開,沿路共有104個保護標識牌。楊文科告訴記者,現在不少村民樂意加入“長城衛士”計劃,他們“想把家鄉的寶貝保護起來”。
  楊文科說,當地把古長城保護宣傳製作成公益廣告播放,並利用博物館日、世界文化遺產日、春節、大型廟會,群眾聚會比較多的這些節會進行宣傳,對長城進行展示,請專家進行講座,有時候也到學校、到村落散髮長城保護的有關法規的宣傳材料。
  據瞭解,目前武威市古浪縣結合甘肅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大遺址保護項目,爭取國家投資1940萬元,對古浪縣泗水鎮9.3公里名長城進行搶先加固,截至2013年年底已完成2.62公里的修繕任務,預計在2015年完成全部施工任務。(完)  (原標題:甘肅武威採用多重方式恢復古長城原貌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s47msdr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